传统的海洋结构与装备材料以高强度钢为主,但是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逐渐从浅水走向深水,对结构与装备轻质、防腐、抗疲劳等要求越来越高,亟需新材料的应用。复合材料的优势给海洋工程产业建造提供了新思路。目前,碳纤维材料在海洋管缆、锚泊系统、风机叶片、耐压舱以及装备修复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。
碳纤维在海洋管缆的应用。海洋石油、天然气等资源深水及超深水的一般开发模式是上部浮式装置+底部水下生产系统,连接浮式装置与水下生产系统的管缆包括生产立管、脐带缆等,生产立管的主要作用是输送油气资源等介质,脐带缆的主要作用是为水下设备提供电、液控制信号以及化学药剂等。生产立管、脐带缆等在位运行时主要承受风、浪、流的作用,设计时需要考虑其抗拉、抗弯、抗扭、疲劳等力学性能。
生产立管主要有钢管和柔性立管,柔性立管是一种多层复合结构,典型的结构包括外保护层、铠装层、骨架层和内衬层。相比于钢管,柔性立管的刚度较小,更适用于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。但是,随着开采深度的进一步增加柔性立管中的钢制结构重量不容忽视,容易出现由于自身重量增加引起的拉断失效。
碳纤维材料因其轻质、高强、耐腐蚀、抗疲劳等性能,应用于柔性立管中,可以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,大大减轻自重。针对1000m张力腿用生产立管,用±20°碳纤维层合材料和环向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作为复合结构层,依据相关破坏准则确定了复合结构层的壁厚,分析了整体结构的轴向拉伸、压强失效载荷包络线。考虑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属性特点,建立了按照限定应变准则确定复合材料安全系数的分析模型。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深水碳纤维复合材料立管进行了应力分析,研究了不同受载状况下整体结构的安全系数,并对整体结构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一定优化。
脐带缆是水下控制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,截面复杂,含有多个功能单元,在上部设施和水下生产系统之间传递液压、电力、控制信号、化学药剂等。深水脐带缆中一般含有钢制抗拉铠装层(偶数,螺旋角度相反),但是随着水深的增加,脐带缆中钢制铠装层由于自重太大容易造成脐带缆拉断失效。可应用碳纤维增强杆代替钢制铠装层来为脐带缆提供拉力,在满足强度的同时自重也极大地减小。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海洋管缆既可以满足管缆的轻量化要求,又可以提高结构强度。但是,碳纤维管缆在海洋复杂环境下的耐久性需要长时间的工程实践。另外,碳纤维管缆制造成本相比钢制管缆有所提高,但从安装、运营等全寿命周期成本来考虑的话,整体成本将会降低。
碳纤维在系泊系统中的应用。在深海油田开采中,受风、浪、流的影响,开采平台在海面上容易变得不稳定,而系泊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开采平台在对应位置进行固定。传统的系泊系统基本为钢制结构,钢材料在海水中易腐蚀,平均使用寿命短,且后期维护成本较高。此外,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,钢制结构重量增加明显,如一个1500m水深的钻井平台,其钢制系缆的质量可达6500t左右。
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优异,耐腐蚀性好,利用复合材料代替传统钢制系泊,可有效减轻系缆自身重量并有效减缓海水腐蚀,延长使用寿命。当平台工作水深超过1600m时,复合材料系缆总成本较钢制系缆低,碳纤维属于黏弹性材料,在张力及循环载荷下需要考虑动态黏弹性及蠕变性,碳纤维系泊瞬时张力特性与长期张力特性均不同于钢制系泊缆,在设计及分析时需着重考虑。
碳纤维在耐压舱中的应用。耐压舱是深潜器、滑翔机等水下设备的核心部件,其主要设计目标是既要有足够的结构力学性能,还要有尽可能小的容重比。将碳纤维应用于耐压舱,可使整体结构具有工作深度大、重量轻、容重比小等优点。20世纪90年代,美国使用碳纤维对深潜器的原始结构进行优化,实现了与之对应水下搜索系统的更新升级,使用状况显示在满足结构浮力要求的同时,容重比明显减小,并且下潜深度可达6096m。
2013年,美国OceanGate公司推出载人深潜器Cyclops研发计划,计划包含两种型号的深潜器,包括CyclopsI和CyclopsII两种。其中,CyclopsI使用碳纤维作为船体外壳,潜深500m;CyclopsII使用碳纤维和钛合金两种材料,实际潜深4000m。
英国南安普顿海洋研究中心研制的鱼雷形自主式水下机器人(AUV)AUTOSUB号,将碳纤维制造成圆柱壳用作潜水器的耐压舱,结合钛合金做成密封端盖,在保证潜水器有剩余浮力的同时,也减轻了耐压结构的重量,实际下潜深度6000m。
2017年3月,由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“海翼7000”水下滑翔机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深海科学考察任务,滑翔机的耐压结构诸多部件使用碳纤维,这次科学考察任务中滑翔机的最大连续工作深度为6239m,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(图7)。2021年西北工业大学潘光教授团队研究了碳纤维耐压柱体屈曲失效机理,分析了不同厚度及椭圆度的碳纤维柱体抗屈曲性能。
产品浏览:《碳纤维深海耐压舱耐压>60MPa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