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战争具有的突发性、速决性和多维性特点,使得武器装备的灵活机动、快速部署能力成为抢占先机,赢得胜利的关键条件。迫击炮作为一种支 援和伴随步兵作战的有效压制武器,在现代战争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。而我军现役迫击炮的身管 绝大部分仍采用炮钢材料,战斗全重较大,携行不便,身管作为迫击炮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重量约占总重的一半,亟需进行轻量化改造。
对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装备领域的应用,国外已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探索,例如,美国贝尼特实验室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身管技术进行了深入探索,相继开发了105mm加农炮身管和120mm坦克滑膛炮身管。英国某型超轻榴弹炮复合身管,以高模量碳纤维作为纵向层,以中模量碳纤维作为环向层, 采用高拉张力工艺,将碳纤维束缠绕在钢制内衬上,获得了强度和刚度可同时比拟原身管的轻质复合身管,榴弹炮总重从4.08t降至2.27t,减重达40%。
本文着眼未来高机动作战对武器装备的需求,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用于迫击炮身管的轻量化改进,开展了复合身管的结构设计与成型工艺研究,在获得较高强度和刚度的同时,可大大减轻身管重量,为提高装备机动性和跨区作战性能提供技术支撑,也为先进复合材料在陆军装备中的应用奠定基础。
与传统的金属材料相比,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、耐腐蚀、破损安全性好、疲劳寿命高及可设计性好等优点,在轻量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,本文将其用作迫击炮轻量化身管的主要材料。但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密闭性、耐磨性和抗烧蚀能力较差,所以根据迫击炮身管的受力特点,复合材料身管设计可采用两层结构:内层为内衬层,可选用炮钢或钛合金等金属材料,主要起到隔绝高温火药燃气,提供密封环境,避免弹体直接接触纤维层;外层为纤维层,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缠 绕,外部纤维层承担大部分载荷,保证身管满足强度 要求,在内衬和纤维层之间采用隔热橡胶进行隔热。
不同等级碳纤维的力学性能差异较大,对身管最终的承压也有着明显的影响。T300、T700和M46为常用的碳纤维,为进一步探索采用不同碳纤维对身管承压性能的影响,分别对采用T300、T700和M46等级碳纤维缠绕的复合圆筒进行水压试验,T300、T700和M46等级碳纤维复合身管的最终爆破载荷为48MPa、63MPa和81MPa。以内衬材料的弹性模量为标准,外部纤维层的弹性模量越高,则纤维层承担的载荷越多,相同载荷下内衬的应力更低,内衬的屈服载荷就越高,越能凸显碳纤维高强的优势。因此用高模量碳纤维做外部增强层,内衬厚度可以做得更薄,轻量化效益更高。
分别采用30N、50N、70N、90N的缠绕张力进行迫击炮身管的缠绕加工,并对不同缠绕张力的迫击炮身管进行了承压试验,其爆破压力依次为48MPa、49MPa、49.5MPa和43MPa。 可见缠绕张力在70N之前,随着缠绕张力的增加, 复合圆筒的爆破压力逐渐升高,当缠绕张力为90N时,承压性能显著降低。这是由于适当地提高缠绕 张力可以使纤维层之间结合更紧密,排出多余的树脂减少气泡等缺陷,相当于提高了纤维层的缠绕质量。
结果表明:采用高模量碳纤维材料作为复合身管的外部增强层,内衬厚度可以做得更薄,轻量化效益更高:采用相同尺寸同种内衬材料,铺层顺序对复合身管静态承压性能的影响较小:适当地提高缠绕张力可以提高纤维层缠绕质量,增强金属内衬的预应力,提高复合身管的承压性能,但缠绕张力过大会降低其承压性能。
阅读延伸:《M46J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》